|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大冶殷祖“土主会” 古老习俗传千年

大冶殷祖“土主会” 古老习俗传千年

关键词:大冶,殷祖,土主会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大冶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day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81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村民制作印子粑的情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村民将印子粑堆集要祖堂里供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古老的习俗也乐坏了村中孩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祭祀形式丰富多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村民将印子粑摆放整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设案接送“土主老爷”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吴建新 通讯员 柯小杰 邹克忠 文/摄
  4月7日,大冶殷祖镇附近一些村庄彩旗飘扬,礼炮隆隆,村民家家不仅在门前设立了案台,还在祖堂里摆着高高的印子粑以及酒肉等祭品,祭祀他们心中的神仙“土主老爷”,然后逐渐向刘仁八镇200多个村庄漫延,所到村庄,村民虔诚朝拜,祈福“土主老爷”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岁岁平安。
  据介绍,该活动一直要持续农历三月初三,历时近半月,已在殷祖和刘仁八延续了1000多年,成为当地一种最古老的习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率领十几名研究生和博士专程来此考察,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目前该习俗己引起省市有关部门重视,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主会”盛况空前

  “土主会”又称菩萨会、接土主老爷,是殷祖镇和刘仁镇一带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山民们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直到三月初三送上山——土主升天,历时近半个月。所到之处,村庄里锣鼓喧天,铳炮齐鸣,人山人海,十分壮观,村村都要举行祭典。每到一村,一般停留一个多小时,最长的停留一天,各家各户用印子粑堆粑山供奉,同时,由各家各户出粑,堆公粑山。历史上最高的粑山,曾高达丈余。全村的大小粑山均以公粑山为中心,摆在宗堂内大厅中,供奉土主菩萨。供品还有鸡、鱼、肉等。人们祈求土主菩萨保佑来年农业丰收,岁岁平安。还有婆婆领着儿媳妇跪拜,祈求添子添福,烧香还愿······
    
  英雄崇拜,人变为神

  “土主会”为何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不呢?当地村民介绍了两个传说。
  一是在唐代,有个叫王明玉的文人,他做知县时,为官清正,替民做主,惩恶扬善,深受民众爱戴。晚年因为一盲女伸张正义,触犯了豪富,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民。他含愤来到果城里的尖山殿出家,后来为了给一个小女孩治病,他在岩山的悬崖上采药,不幸摔死,摔得满身都被鲜血染红了。
  山民们为了纪念他,垒了坟,称为“土主坟”,并建有“土主庙”。每年在农历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初三,村民抬着土主菩萨,用精制的印子粑来逐村受祭。同时进行的还有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踩高跷的……等民间文艺活动,因而又称“菩萨会”、“土主会”。
  还有一种传说。后唐时期,江西的王文蔚自幼随母亲黄氏为避战乱逃到果城里,后生长在当地的青山和尖山一带,从小就随一位师傅学习佛学和武道,18岁那年,被招为刺史,因屡建奇功,后被朝廷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王做官爱民如子,尽忠报国。北宋咸平初年,王在黄连铺(地名)一狭口处为追剿顽匪与群寇激战时,身中数矢,卒于岩山(地名)。相传,王中矢阵亡后,尸首不僵,战马嘶鸣,当地人痛心疾首,将其就地安葬。人们为了纪念他,雕其神像用印子粑供奉,敬称为土主菩萨,为一方主神。
  又传,王文蔚在朝中做官,有一年,果城里闹旱灾,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便将实情上奏皇上,皇上派他前来视察。王文蔚刚直不阿,同情人民疾苦,开仓救济灾民,而得罪了地方官吏,这些官吏联名向上诬告,皇上偏听偏信,以“私动国库,欺君之罪”处以极刑,将王文蔚倒悬着,身躯锯成两片,鲜血横流,全身染红。果城里的人民为了纪念他,自动筹资在最高的尖山建庙设坛,供祀香火,称之为“土主菩萨”,是用木雕的两尊偶像,红脸红袍,象征英雄不死。
  以上传说,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叙述的内容大致相同,讲的都是一个为民请命,关心民众疾苦,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百姓英雄。

  民间少见古老习俗

  据村民介绍,“土主会”己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的春天都要欢度一次,虽然是一种游神祝福庙会习俗,但它也是当地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民俗文化活动还具有祈求农业丰收,祈求人丁兴旺、繁衍子孙的功能。
  其中的供品“印子粑”,可以说是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其制作者主要是农村妇女。其制作要求是一清二白三酥,十分考究。主要是以稻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这些米都是“米芯子”,用碓舂成粉,加清甜的山泉水揉和后,用“粑模”印成粑,蒸熟即可;如若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粑模”上刻有花卉,禽兽等各类图案,粑面上的花、鸟、鸡、鱼、龙、凤、猪、牛、狮子等,形象十分逼真,堆成的粑山,晶荧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架菩萨”的活动中,体现了最原始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山民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艺术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之一。据介绍,“架菩萨”,先用两根长杠子夹绑住土主菩萨,杠子两端用粗绳索系好,绳子中间各绑一根短杠子,然后由四位身强体壮的汉子,前后各两人面对面地抬着,向左、向右各横走两步半,两手同时扳动两根大杠子翻动菩萨。旁边站有一人,手提大铜锣,使劲敲打,节奏愈打愈快,菩萨翻得越来越快,大家齐呼:“哦呵”!场面极为热烈。“架菩萨”是锻炼人们体质、发扬尚武精神,启迪人们智慧,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有益的游艺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它千年流传,经久不衰。
    
  去粗存精,开发旅游资源

  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教授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一直关注这个民间习俗,并来过很多次,还受到美国一位民俗专家的重视,他进行多次考察后,在美国发表一篇文章,曾引起很大的反响。
  他还说,“土主会”是由历史人物演变为地方神,这位历史人物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怀念他,便当作神来敬拜,这与现代社会提倡做好人好事是同出一辙的,只是表现形式上好像是迷信,去年已列入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门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大冶市文化馆柯小杰馆员认为,“土主会”是在漫长的传承中而积淀的民俗生活,属于英雄崇拜。由于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形成了很强的心理意识——一种地域性的民俗心理定势。故此,对“土主会”的民俗文化活动的变革,只能疏导。可借助于这种民俗心理凝聚力,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将其开拓为一种旅游资源,办成一个以“印子粑”和“架菩萨”为中心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节。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4-8988885;19986228787 传真: 邮箱:www#vdaye.com
地址:大冶市两湖一园1栋2204室 邮编:435100
Copyright © 2004-2024 大冶一线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