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大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谚语

大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谚语

关键词:大冶,谚语,保安镇,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大冶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wei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7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谚语,是历代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言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语言艺术结晶积淀。人们在生活中积累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并不断用简练、通俗、含义深刻、能揭示客观真理,富有教育意义的口头语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形成一个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谚语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衍生,不断刻下时代智慧的烙印。显示着一个地区的文明。
    大冶谚语则是这一地域历史文明的产物。大冶历史文化悠久。从大冶石龙头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始,充分证明早在二三十方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作生息,繁衍后代。3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凿石取矿,兴炉冶炼,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大冶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历史上称之谓“吴头楚尾”,素有“江南明珠”之誉。加之西塞山、飞云洞、东方山、磁湖奇山秀水的独特自然环境,不仅是吴楚文化滋生的沃土。也是外域文化竞相浸润之地。自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来。历代许多文人骚客如孟浩然、李白、元结、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皮日休、韦庄、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都慕名来此邀游,触景生情,吟诗赋词,留下了不少抒发情怀,描绘山水之美的千古绝唱。加之黄石地区流传着千百篇优美动人的民问故事、沁人心脾的民间歌曲、婉转悠扬的东路子花鼓戏、富有楚艺术特点的民间舞蹈等等,形成了一组扣人心弦、令人神往的艺术交响诗。大冶谚语,就是被泥土包裹着的璀灿晶莹的珍珠。以极其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侧面,浓缩地折射出大冶地域政治、经济、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社会面貌,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哲理性、阶级性、时代性和艺术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她将会起到指导、讽劝、训诫作用。因而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大冶谚语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有对社会政治、阶级、世态人情的剖析;有关于道德准则,生括习俗的反映;有对生产、经济、自然现象的科学总结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生动、通俗的百科全书。正如高尔基所说:“谚语和民歌都是简短的。可是它们所包含的智慧和感情.却能写出整本的书来”。千百年来流传于大冶的谚语汇集。正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的作品,确实是“智慧之海” !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谚语.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民群众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阶级社会的谚语,都是属于一定阶级的。例如对贫富不均剖析的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富人胀破肚,穷人饿断肠”,充分揭露了阶级斗争的现实。还有对敌对阶级、敌对势力本性的揭露:“是狐狸就狡猾.是敌人就毒辣”,“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在本谚语集中,阶级性既表现为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又表现为反动剥削阶级强加给谚语海洋的阶级偏见。如:“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有钱能使鬼摊磨”等。
    一个地区的谚语,必然要反映一十地区的地物风貌。本谚语集中,有许多反映本地区地物风貌的谚语。如“保安房子到处是墙垛,既防强盗又防火”。这条谚语生动地概说了保安镇房屋建筑的特色。除大门一方外,其他三方都建有垛子墙.俗称“风火垛子”,它既能御风防火(建有垛子墙.一家发火,一般不漫延到邻居家),又能防止强盗上屋顶逃跑,以及火灾没有与其他人家发生联系,家里的金银等他人不能趁火打劫。还有“一脚三个庙,三脚两眼桥”描述了保安镇古朴的风貌:庙多,桥多。又如“保安的雪枣,金牛的麻花,黄石的港饼”、“保安的芹菜,金牛的千张”等都是指闻名于当地的特产,在民间以谚语的形式加以流传。
    大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锰、锌、钍、铀等三十多种有色金属,还有煤,石灰石、大埋石、硅灰石、石英石、耐火泥、石膏等非金属矿。因此,有许多关于矿的谚语.如对于探寻矿苗的有“山上盛开铜草花,花下铜矿叫呱呱”、“青石煤,麻石铁”、“山凼青蛙都不见,红脸铁汉(指铁矿石)山里笑”,“进洞抽支烟,尝烟甜不甜”。这是指民间采孔雀石矿的探测方法,在坑道里抽烟有甜味附近就有孔雀石矿,反之,则无。这些都是总结探找矿苗经验的谚语。又如,“瘦花茅草石头壳,山火烧出石灰窠”。“黄土坡,青石板,黑煤炭,红火绿焰烧成白石灰”.这些,则是反映焙烧石灰的谚语。
    大冶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迅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红苕、油菜、芝麻、茶叶、苎麻、药材等。因而,反映农业的谚语极其丰富。例如,反映季节与生产关系的有:“‘雨水’,庄稼好,大麦小麦收成高”,“惊蛰有雨早撒秧,惊蛰无雨莫要忙”.“清明前后,窖瓜种豆”,“立夏前好种棉.立夏后好种豆”。再如,关于水、土、种、耕等方面的谚语有:“修渠如修仓,储水如储粮”、“水利不修,有田也丢”,“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泥土掺沙,洋糖沾耙”、“千犁万耙,不如早插一夜(方言读yā)、“庄稼不选种,是把自己哄”、“种田选好种,一垅起一垅”、“土地耕得深,黄土变成金”、“冬锄底,春锄皮”、“宽秧田、窄菜园”、“谷要雨来浇,麦要火来烧”。这些谚语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大冶地处鄂东南交通要冲,水陆运输四通八达,自古为周围诸邻县人民往来活动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因而经济繁荣.许多谚语反映了本地区商业经营思想、经营道德、经营方法。倒如,反映经营中的流通观的有,“多做买卖少占本,资金多打几个滚”,“苏州打货杭州卖,不图赚钱只图快”。“货不停滞利自增”。又如,反映经营价值观的就有:“一分钱,一分货.价高货好冇得错”、“货有好歹。价有高低”、“经一道手,剥一层皮”表明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再如,有关盈利观的谚语有:“赊三不如现二”,“簿利多销,顾客来到”、“要想赚大钱,还要货物全”.有关经营道德的有:“生意不成人义在.下次才好做买卖”、“莫搞张飞卖秤砣,强卖硬搭难立脚”等.强调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谚语中,也有买方的心态认识:如:“货买三家不吃亏”、“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等等。
    大冶民间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生活习俗。例如,讲勤俭节约美德的有:“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一勤、二俭、三节约,一家老少幸福多”,讲互助互帮,礼让谦逊的有:“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得礼要让人”、“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人要虚心,火要空心”、“自称好,烂稻草”。反映人们衣食住行日学生活的谚语有:“红配绿,丑到底(方言读d6u)”、“进厨先洗手,吃饭莫多言”、“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居街房、结邻里”、“不怕慢,就怕站”、“急走水.慢走泥”、“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这些谚语都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
    由于谚语是历代民间口头文学的积淀,受时代局限性颇深,在内容上有许多是反映历史内容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有陈旧和属于过去式的观念.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它,分析它、批判它。                    
    大冶谚语,有强烈的艺术性,形式活泼多样。有精彩的比喻、形象的借代、生动的拟人、匀称的对偶、艺术的夸张、朴素的白描等手法.倒如:“狼走千里吃人,狗走于里吃屎”(暗喻)、“先甜后苦,犹如割股;先苦后甜,犹如过年”(明喻)、“鼻子底下通南京”(借代)、“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拟人)、“上山知高低,下永识深浅”(对偶)、“船上不着力.岸上震断腰”(夸张)、“针无两头孔”(自描),等等。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谚语的表现力和透度。   
    大冶谚语共分政治、事理、修养、社交、生活、经济、气象七大类。
大冶谚语是大冶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大冶人民经验的果实.能为研究大冶的历史、大冶的文化观念,提供研究资料,激励民族自尊心,推进大冶文化历史的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大冶精神.从而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4-8988885;19986228787 传真: 邮箱:www#vdaye.com
地址:大冶市两湖一园1栋2204室 邮编:435100
Copyright © 2004-2024 大冶一线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